我最近在自我检讨。
起因是这样的。
圣诞节的时候我邀请连圈圈(我表妹)带上大白(她男人)来我家聚聚。
刚好周末公婆也在,于是一行六人下馆子庆祝庆祝。席间说说笑笑,好不热闹。
我的婆婆是个很善良睿智的人,后来悄悄跟我讲,大白呀,可真是个暖男。
我也这么觉得,就接了一句,这话怎么讲。
婆婆说,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哟,基本上每上一道菜,大白都先给圈圈夹,上烤鱼的时候,还给圈圈挑鱼刺呢。
哇塞。连圈圈真有福气。
讲真,我倒没多羡慕啦。可能是粗放惯了,潜意识里没觉得“给夹菜”有什么了不得的。
再说了,按我的性子,要是Z先生也这么给我夹,估计还要被我嫌烦。
不过之后吃饭,就额外留意这个细节。
当然,他果然是没有给我夹菜的觉悟的。扶额。
越想越憋屈。女人嘛,钻牛角尖里,就出不来了。
终于憋不住了,就跟Z先生zuo,你怎么都不给我夹菜!
Z先生无辜的一脸莫名。
我继续zuo,大白都知道给连圈圈夹菜,你都不知道给我夹。
Z先生也真真是个好脾气的,哄我说,那我以后也给你夹啊。
后来有一次聚餐,Z先生当真就学会先给我布菜了。
然而体验了一把VIP服务,也没觉得怎么样。噗。
昨天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吃饭,一群女人七嘴八舌在聊家长里短。
不知道怎么就扯到“老公会不会照顾人”这个话题了。A说,我老公从来不知道在餐桌上体贴我。B马上附和,对啊,我老公也这样。
我刚想得意一下,我老公还知道给我夹个菜呢。
话到嘴边,突然顿住了。
这就是我想要的场景么?
眼红别人的好,心有不甘,拿别人的习惯强加于人,到头来再炫耀一番?
不是的,这不是我本意。
于是硬生生把话咽下去。
我们都曾活在“别人”的阴影下。
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,别人家的老公会拍照,别人家的爹是土豪。
别人的包包更大牌,别人的衣服更好看,别人的工作更体面。
然后再偷偷拿“自己的”和“别人的”去比较。
简直是自讨苦吃。
人活一辈子,做自己就好了,有什么好比的。
别人的再好,终归也不是你的。
就像夹菜这件事吧,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,冷暖自知,谁过的不是日子呢。
人比人,气死人。这话真不假。
多看点好吧,别生没必要的气,真是不值。
说不准,你在别人眼里,也是那个“别人”呢。
陶老师,我发小,浪迹美帝ing。
经常跟我说,连老师你就是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啊。
大概可能确实是。
吧?
我对自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对别人家的孩子(比如陶老师)的童年造成的心理阴影say sorry。
噗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