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背过,宪法规定,我国公民有言论、出版、集会、结社、游行、示威的自由,以及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。

每次讲到这,我们的政治老师V0总会扯着她的嗓子额外啰嗦一句,“利”别写错字,“权利”的“利”不是“权力”的“力”啊。

因为有“权利”就有“义务”,有“自由”就要被“约束”嘛。

确实挺受约束的。



比如公众号开张没多久发的一篇文章就遇到莫名被删的情况,尽管进行申诉后又被恢复了。

还是很不爽。怎么形容呢,好比古代的妃子生了娃自己还没看两眼就被强行抱走,此后宫闱深深,再见就是天大的恩赐。

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把那篇文章翻来覆去一个字一个字排查,依旧想不通到底是哪里犯了禁忌。最后连圈圈开玩笑说,大概是因为你写了“去北京但是没去过长城”吧,这说明你的思想觉悟不够啊。

此为一笑谈。



被系统关键词“误伤”的毕竟是少数,大部分情况下言论是被自己的意识否定的。

比方说,成为一名公众号写手最难的是什么呢?

并不是写文章本身,而是思考写什么的过程。

再直白一点就是文章的选题:什么内容是我想写的,是我有素材可以写的,是写出来读者会觉得感同身受的。

每天每时每刻在经历生活的碎片时我都会想,想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掏出手机马上记下来,再记几个关键词,诸如从哪个角度切入、要讲哪些故事云云,都想好了,剩下的只是写出来的动作而已,这一点也不难。

但是往往想到五个选题才会真正产出一篇文章,剩下四个都胎死腹中。

因为觉得写出来不妥当。

很多时候我认知的和我想写的不一定能被全部读者接受。当然,话说回来,天底下没有什么观点是可以被全部人接受的。可是我依旧一边歆羡敢于“大放厥词”的作者(比如连岳,推荐他的公众号,文章很精彩),又一边小心翼翼的希望自己的文章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。

毕竟在目前没有公开推广的情况下,公众号的读者都是熟人群体。

并非想取悦读者,我只是满怀好意的不希望有人被我的观点打伤。

就像托克维尔的论点,人们对于自由地发表言论有所疑虑,可能不是因为害怕政府的惩罚,而是由于社会的压力。

所以你看,“言论自由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。



还是会坚持写下去,写作真的是个很好的习惯。因为你需要素材,就更会留意生活细节中的美丽。

不知道何时的我会变成敢于针砭时弊的我。

到哪个时候,我又成长了吧。


大学的时候做了四年的记者&编辑,写过很多稿子,采访过很多人。

是一段对人生、对思维大有裨益的经历。

感恩校会新网&求是潮资讯&校报&校友总会。

MissLian1618